40%顺升网
2025年6月30日,在辽宁美术馆内,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盛宴隆重启幕。协会精心组织会员参与这场别具一格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拓片制作技艺”讲座。讲座特邀曲阜碑拓技艺传承人、曲阜市文物局交流中心主任周龙涛老师担任主讲,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,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与技艺体验之旅。协会成员:原辽宁美术馆馆长、原辽宁画院院长、九三学社辽宁书画院院长冷旭,办公室主任徐畅,党员张吉、霍然,会员曾祥忠等,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碑拓爱好者一同出席了此次讲座。
周龙涛 曲阜碑拓技艺传承人曲阜市文物局交流中心主任
展开剩余85%讲座伊始,周龙涛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学识与生动的讲述,为与会人员揭开了“拓片制作技艺”的神秘面纱。他从拓片的起源谈起,追溯至东汉时期拓片的萌芽,阐述其如何经唐宋时期发展至鼎盛,成为复制与保存金石文字和图像的核心技术,堪称人类历史上“最早的复印术”。
在介绍工具材料时,周老师细致地讲解了拓片制作中每一件工具的选材标准:拓包需用纯棉布精心包裹丝绵制成,鬃刷则要选用坚韧的野猪鬃毛,宣纸以质地薄而坚韧的生宣或净皮宣为最佳,墨汁应优先选用传统工艺制成的油烟墨。每一件工具都是传统智慧的结晶,都蕴含着匠人的执着追求。
在演示拓片制作的核心技法时,周老师讲解,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帖拓制技艺市级传承人马长军老师示范。他将纸轻轻覆于碑刻之上,用鬃刷均匀敲打,使纸张紧密贴合碑面纹理,随后以墨汁细细晕染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。周老师反复强调“纸要平、墨要匀、打要透”的操作原则,让与会人员们对拓片制作的每一步骤都了然于胸。在周老师的精彩讲解和马主任生动示范下,观众们沉浸其中,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这场技艺与文化的盛宴,对拓片制作技艺有了全面且深入的理解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
此次讲座的圆满举办,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“拓片制作技艺”的传承与推广,成功搭建起了一座坚实且富有活力的平台。它不仅让更多的人得以深入了解并关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更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,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活力。
展望未来,协会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与平台价值,以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视野,挖掘更多如“拓片制作技艺”般璀璨的非遗瑰宝。通过精心策划和举办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活动,如知识讲座、实践活动、交流研讨会等。
一纸一墨拓摹岁月波纹曲阜碑拓技艺的“破土新生”拓片制作技艺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,至今已有1000多年。它运用宣纸和墨汁,将碑文、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呈现,是集金石学、考古学、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,在文献传承、书法艺术研究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曲阜碑拓技艺作为其中典型,因独创的擦拓技法能最大程度还原书法作品形态神韵,备受赞誉。周龙涛老师正是曲阜碑拓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,他潜心钻研拓片制作技艺多年,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诸多贡献。
曲阜碑刻资源丰富,存有自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,其中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,不乏北陛石、五凤刻石、乙瑛碑、孔宙碑等汉代碑刻的精品……古人持刀刻金石以志,今人执拓摹岁月波纹。丰富的碑刻资源,造就“曲阜碑拓技艺”的金字招牌,也使曲阜一度成为与西安齐名的两大碑帖集散地之一。
随着毛笔应用减少、文物保护等原因,碑拓技艺开始“小众”起来。曲阜碑拓技艺的传承人们没有因小失“大”,采用复碑方式打造模板、发掘传统拓制技术、发展曲阜独创“擦拓”制作技法、开发拓片文创产品等,在文化“两创”进程中,将这个复刻历史的老手艺“破土新生”。
“正因曲阜碑拓技艺有着辉煌的‘前世’,所以我们不能将这份老手艺丢了。”话语间,周龙涛的语气充满了五味杂陈。出于文物的有效保护,在石刻文物上施展碑拓技艺已不符合要求。如何在保护碑刻石刻文物的同时,又能将碑拓技艺传承下去,引发了周龙涛和传承人们的思考。“我们以传、帮、带的方式培养碑帖拓制艺人,在继承碑帖拓制技术的同时,采用复碑不断发掘传统拓制技术,目前已延续了6代拓片制作技艺传承人。”
除了曲阜碑拓技艺传承人,周龙涛还担任曲阜市文物局交流中心主任,主要负责曲阜市文物商店的工作,这也为他传承碑拓技艺奠定基础。“作为曲阜唯一一家碑帖拓制、专营的国有商店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我们把曲阜具有碑帖拓制技艺的老艺人吸收进文物店,还收集了很多民间的‘复刻’石碑。”周龙涛解释说,得益于这些复碑,解决了无法在石刻文物上施展碑拓技艺的困境。如今,凭借清细精美的特点,曲阜市文物商店所拓制的碑帖不仅畅销全国各地,更是走出“国门”,远销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。
曲阜以文化“两创”为抓手,精心培育“文创产品、夜经济、孔府菜、研学游”四大新业态。其中拓片作为曲阜“三宝”之一获得游客的关注。“我们在景区设立碑帖销售店进行文创产品的销售,有适合临帖的册页型、手卷型的字帖,也有印刷体、印刷本等样式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些碑拓文创产品产生极大的兴趣。”周龙涛说。
传统拓片制作技艺在国内外的展会展览频繁亮相;拓片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学校、社区,为青少年、市民宣传教授传统技艺……在文化“两创”进程中,拓片制作技艺迎来“破土新生”。如今,传统碑拓又成为曲阜的“金字招牌。”
“一张张拓片,黑白分明,精美绝伦,它们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奥秘,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,我相信,只要我们坚持,传统技艺便能得以传承,文脉就不会断层,文化自信更加坚定,未来充满希望。”周龙涛笑着说。
部分内容来自:齐鲁晚报
辽宁省政协委员经济发展协会
2025年7月1日顺升网
发布于:辽宁省小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